04
中国相声三大世家,各有巅峰,常家有常宝堃,侯家则有侯宝林。当时相声界按地域选盟主,人称“北侯、南张、中少林”。
北侯是侯宝林,南张是张永熙,中少林是孙少林。但南张、中少林加起来的影响力,都不及北侯一半。
侯宝林是满族人,4岁不记事时就离家,跟着舅舅坐火车到北京,进了一户姓候人家,随了侯姓,至死都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身世。为了讨生活,他捡过煤核儿,要过饭。12岁时学京剧,白天露天演出,晚上还要背着残疾师哥串妓院卖唱。
他一生命运多舛,后来辗转天津,到21岁才正式学相声,算是半路出家,格外珍惜观众。
打说相声起,侯宝林就给自己定下两条原则:
一是骂人的荤口不说,二是摇尾乞怜的贱话不说。
在此之前,津门曲艺界龙鱼混杂,票房左右市场。很多相声艺人,为了迎合观众,专攻“荤相声”。荤相声属于捞偏门,内容色情、怪诞,抖的包袱也被称之为臭包袱。
到侯宝林这儿,相声说得大方优雅,不沾半句贱话,不抖一个臭包袱,一扫过去的低俗气,将相声格调整体拉高一个档次。
1950年,侯宝林牵头,在北京成立相声改进小组。邀请老舍,吴小玲、罗常培等作家学者,创作新脚本,并对近百段传统相声做修改整理。改良后的相声,去糟粕,炼精华,终成曲艺之首。
五十六年代,侯宝林常被请到中南海春耦斋,给毛泽东、周恩来说相声。他给毛泽东说过150多段相声,其中50多段在民间从没有说过,常引毛泽东笑得直不起腰。
毛泽东听相声,一个段子就听一遍,但一次听了侯宝林的《关公战秦琼》后,当场说了四个字:
再说一遍!
周恩来也爱听侯宝林的相声,不光当观众,还能当捧哏。1956年在怀仁堂,侯宝林和郭启儒合说《阴阳五行》。说到最后,座位上的周恩来竟一甩手,“嗨——”,直接给他当起了捧哏。

1963年,侯宝林的相声令周总理开怀大笑
六十年代后期,世事浮沉,浩劫丛生。
在一片失序中,侯宝林的命运急转直下。他被抄家、关牛棚,被徒弟揪斗,押着胳膊上街游行。他再没上台说过相声,只能每天在公共厕所通屎通尿,拿着根木棍,佝着腰挑粪沟里的草纸。对大众来说,他就像人间蒸发了一般。
有一天,侯宝林坐在大字报下。一位老先生路过,转头认出他,颤着嘴唇说了句:侯先生,您还活着?您一定要活下去!
侯宝林愣了几秒,突然捂着脸大哭起来。
1977年,风雨过后。侯宝林重新穿上长衫,拿起长扇到茶楼吃点心。刚坐下,整个茶楼的人都围上来。他走到阳台跟大家打招呼,一抬手作揖,底下顿时一片欢呼。群众抹着眼泪喊:
侯先生!我们想您呐!
1993年,侯宝林病重,在胃癌的折磨下,体重降到80斤,整张脸瘦得脱形。生前最后154天,住在解放军总医院。
这年2月1日,侯宝林选择在电视荧幕上,和全国观众道别。他精心梳洗了一番后,对着镜头说道:
我侯宝林说了一辈子相声,研究了一辈子相声,我最大的愿望,是把最好的艺术献给你们。现在,侯宝林要走了,祝大家身体健康,万事——如意!
说完,侯宝林一脸安详。3天之后,他走了,那天恰好立春。

侯宝林(左一)早年说相声照片
【声明】本文来源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诉我们,我们将在72小时内删除!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chuantuhub.com/archives/2020/07/22920.html